她是中国少儿电视节目事业的标杆性人物,她自然清新、和蔼可亲的形象是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在她的声音中有一股暖洋洋的力量,38年间,这股温暖的力量更是穿越荧屏,真真切切地走到了全国各地各民族小观众身边。
今年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二,北京冬奥公园,火炬手鞠萍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的第289棒。
“这一棒意义非同寻常,就是要号召更多孩子爱上冰雪运动,因为未来是他们的。”鞠萍的话总离不开孩子们。
从好玩又好看的《七巧板》,到悠悠转的《大风车》,到精彩不断的《动漫世界》,再到带领孩子们圆艺术梦想的《大手牵小手》,鞠萍担任少儿节目主持人已有38个年头。38年的时光中,鞠萍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想从未动摇过,她身上的那份质朴和亲切始终如初。直到今天,从70后到10后,见到她都会亲切地叫一声“鞠萍姐姐”。
“鞠萍姐姐”这个称呼来得十分自然。“叫老师太过严肃,叫阿姨又太有距离,孩子们眼中,‘她懂得那么多,又爱和我们一起玩,真像个大姐姐’,慢慢就有了这样一个称呼。”鞠萍回忆道。也许正是因为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们,乐观、热情、善良……这些所有想要传递给儿童的美好品质,都能在鞠萍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在她的身上,关怀人、照顾人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这种本能不仅来自专业,更来自鞠萍打心眼儿里对孩子的喜爱。
从小对文艺活动着迷的她,10岁时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我特别佩服团里的那些老师,有学问又耐心,我也梦想成为像老师那样全面的人。”初中毕业后鞠萍就进入了北京幼儿师范学校。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将来的课堂并没在四四方方的教室里,而是在镜头前,“学生”则成了电视机前千千万万的小朋友。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的儿童节目还没有主持人的设置,录制的节目大都是由幼儿园的老师轮流来教做手工、讲故事。1983年,少儿部要寻找一位固定的主持人,当时还是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成员的鞠萍到中央电视台录合唱,有才艺又是学幼师出身的她获得了试镜机会。没有化妆,更没有复杂的设计,一首歌、一个故事、一段藏族舞、一段钢琴演奏,鞠萍的本色表演通过了电视台主持人的选拔。1984年11月25日,她正式到中央电视台报到。
鞠萍家里一直珍藏着80多个档案袋,装满了几十年间她收到的读者来信。鼎点娱乐“收到这么多孩子的信可不容易,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写不了几个字,又实在喜欢节目,要么歪歪扭扭地写来一封信,要么就是三番五次央求着大人给我们写信。”鞠萍将这些来信视若珍宝,每一封写给“鞠萍姐姐”的信她都会读,并给小观众亲手写回信。“等我退休了,一定要把这些信整理出来,我想在网上@那些给我写过信的孩子们,看看他们现在的样子。”鞠萍说。
在主持《七巧板》时,鞠萍曾烫过一次卷发,没想到竟伤了小朋友的心。有人写信说,“看到你烫了头发,很伤心,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姐姐,是永远不会变成烫头发的大人的”,更有小朋友直言不讳,“我喜欢过去的姐姐”。很快,她就把发型改了回去,并在节目中再三向小朋友们表示歉意。“我意识到,‘鞠萍姐姐’的形象是属于电视机前无数小观众的”,这件事对鞠萍的触动特别大。这么多年,她一直保持着短发,“这样自然、利索,也方便低头弯腰照顾孩子,和他们谈话、做游戏”。
“孩子们也滋养着我的性格”,鞠萍常常觉得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她不仅爱孩子们,还是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大朋友。1998年,《大风车》的周末版节目《风车转转转》开播,鞠萍担任该节目的制片人之一。曾有编导认为,这档游戏式的观众互动节目决定了场上的气氛一定是轻松热闹的。“其实这不太符合儿童心理,成人们总觉得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但在新的环境和陌生人面前,孩子一般不会有过多表现。”鞠萍说,“儿童的快乐应该是来自经受挫折、克服困难并寻找成功的过程。”后来,节目既设计了引发孩子们思考的环节,也有令孩子们感动的环节,动静交替、喜忧搭配,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更赢得了小观众的好口碑。
“做少儿栏目,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孩子们做人做事、学习创造展开的。”每每想到这,鞠萍就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这个岁数的人,知道过去生活是什么样的。但对于正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孩子们来说,需要有人去告诉他们幸福是怎样来的。”在不断发展前进的新时代里,鞠萍始终思索着要去给小观众讲些什么。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全国妇联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兼职)的鞠萍策划并录制了100集《讲巾帼英雄故事》融媒体短视频,从向警予、杨开慧到黄文秀、张桂梅,100位巾帼英雄的故事在小观众心中播撒红色的种子。从当年的《鞠萍姐姐讲故事》,到如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推出的《讲给青少年的党史》,鞠萍始终用自己的声与情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看世界。
鞠萍总是笑盈盈的。“我们的祖国发展得多快啊,高铁、飞机,轻松准时,可以一日四地,这是多么幸福的工作方式!”从2012年开始,鞠萍带领少儿频道公益栏目《大手牵小手》,走进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走到留守儿童、残障儿童中间,真帮实扶,为他们带去温暖。在“主持人”的标签外,“鞠萍姐姐”还是热心的文艺志愿者,有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个注脚,她带领的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少儿频道节目部团队,更是多次获得各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曾有人问鞠萍:“等到年龄逐渐增长后,是否要改做其他节目的主持人呢?”她却说:“不,等当不了鞠萍姐姐时,就改当鞠萍阿姨,将来还要当鞠萍奶奶呢!”鞠萍早就决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喜欢她的小观众。
时光易老,童心不老。当一代代小朋友随着大风车吱悠悠地转成了大朋友,“鞠萍姐姐”还是那个“鞠萍姐姐”。
(本报记者 李笑萌) 【编辑: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