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由指挥家吕嘉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两场“十载嘉音”音乐会,纪念乐团音乐总监吕嘉到任国家大剧院十周年。此外,最近北京又多了一支驻厅乐团——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这支新乐团演奏了“寻觅天空之城——久石让经典动漫作品专场音乐会”。受疫情影响,国外名团名家继续缺位,高水准的驻厅乐团会在很大程度上填补市场空白。
一种共性
驻厅乐团与观众更亲近
作为国家大剧院的驻院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立12年来,在北京的演出市场拥有一批忠实拥趸。3月12日和13日上演的两场音乐会,现场几乎座无虚席。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透露,两场音乐会的演出票在开票不久后就售罄。
对于习惯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主场作战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来说,与热情的观众互动是常有的事。12日当晚的音乐会,下半场上演的是布鲁克纳《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这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作品荡气回肠,尾声处却极为柔和,与现场观众的呼吸声融为一体。
当音符终在空气中消散,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代表剧院及乐团把一件乐团演奏家们签名的纪念版T恤衫赠送给吕嘉,台上所有演奏家和观众们向吕嘉热烈鼓掌以示敬意的场景令人动容。有粉丝在音乐会后感慨:“不知不觉,就和乐团一起走过了十多年,感情很深。”
3月11日晚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上演的音乐会,也是满座,现场呈现出的则是另一种温情。从《哈尔的移动城堡》《菊次郎的夏天》到《龙猫》《魔女宅急便》……演奏家们用美妙的音符和张弛自如的演奏,为观众描绘出一幅幅时而华丽明快,时而淡淡忧伤的音乐童话,配合着大屏幕上一帧帧精美的动画电影,很多观众沉浸其中。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先后加演了两首返场曲目——《Friends》和《天空之城》。
一次尝试
大部头和小编制差异共存
北京音乐厅隶属于中国交响乐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成立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是中国交响乐团和北京音乐厅一直以来的想法,自2020年筹备组建之后,对于如何定位乐团的发展,北京音乐厅总经理张琳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不断论证与调研。
以北京音乐厅为中心点,5公里范围内,既有国家大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也有天桥艺术中心、民族宫大剧院等,涵盖音乐会、芭蕾舞、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面对竞争激烈的北京演出市场,张琳觉得差异化竞争尤为重要,“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艺术中心挨得那么近,不也共存共荣嘛,关键还是要精准定位。”据悉,相比大部头交响乐编制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以14人编制亮相的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初期主要以室内乐编制进行演出。
相对而言,古典音乐演出,编制越大的曲目需要越大的场地,例如交响曲、歌剧;编制越小的曲目需要的场所也越小,例如室内乐、艺术歌曲。张琳介绍,北京音乐厅的场地大小和音响效果,更适合发挥室内乐的魅力。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成立,也让北京音乐厅拥有更多的音乐生产主动权,张琳直言:“这是一笔经济账,面对疫情期间的空场,我们就可以自己顶上,票价在99元到299元之间,也不贵。”
一种坚持
要保证艺术质量又要接地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驻厅乐团的水准,是演出场所品牌价值的一部分。指挥家吕嘉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的十年间,乐团一直在进步,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成立,用张琳的话说,也是北京音乐厅作为百年老店品质的象征,体现“北京音乐厅·北京听音乐”的口号,“既要保证艺术质量,又要接地气,受欢迎,真正做到让音乐融入生活。”
事实上,这些年北京的演出市场,充斥着大量质量低下的久石让作品音乐会,配器质量低下,错音频出,甚至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不少水准较高的乐团很少再举办影视作品音乐会。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上演的这场久石让作品音乐会,特别邀请了作曲家贾如为音乐会“量身定制”,将观众耳熟能详的大部头音乐幻化为精巧雅致的室内乐作品,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的声音之美在演奏厅内展现得淋漓尽致。张琳透露,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所有演奏员均来自中国交响乐团,这是演出质量的保证,也使国交众多室内乐组合有了登台的机会。
对于新成立的北京音乐厅管弦乐团,长期观察交响乐团生态的乐评人唐若甫认为,可以理解为中国交响乐团为鼎点娱乐撬动市场,精确服务大众消费群体而成立的第二梯队。他表示,这一做法的灵感来源可能是国外,“在美国,辛辛那提和波士顿交响乐团都有自己的第二梯队,也就是辛辛那提通俗管弦乐团和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通俗管弦乐团演出更加通俗易懂的管弦乐作品,包括电影音乐。” 本报记者 徐颢哲 【编辑:上官云】